當太極成為一門體育項目,當太極成為一種藝術(shù),它不再是武功,不再屬于某些功夫流派,而是全民健身的方式,甚至被剛剛20歲的我深深喜愛。
大學里,太極成為一門獨立的體育科目而被單列出來,酷愛傳統(tǒng)文化的我毫無疑問地選擇了它。一年的學習與實踐,更令我越發(fā)喜愛這門關(guān)于體育的藝術(shù),也因為太極,我生平第一次喜歡起我的體育老師,因為我從小總為了不上體育課而絞盡腦汁。
太極講究柔中帶剛,它舒緩的節(jié)奏似行云流水,身著太極服在一片空曠的地域演練,總有種天人合一的美感。玉取自頑石,卻是其中最具靈性的,玉的天成舒潤,光潔亮澤,帶有一種中華式的不爭與大氣。它總是深藏于丑陋的頑石中,不張揚自己的與眾不同。然而當它被雕琢成器,玉的靈性之美再也掩蓋不住。舒緩的太極看似柔而像舞蹈,可是連貫加速打起來,一招一式都有制敵的功力。它卻以慢至行云流水為特色,溫潤的氣質(zhì)呈現(xiàn)出一種祥和之態(tài)。
教我太極的老師喜歡玉,從耳垂到手腕,全然被玉裝點著。第一節(jié)課,她教我們體會太極的起勢:腳跟輕輕抬起,腳尖隨之落下,雙臂放松,由手腕處發(fā)力上抬。起初動作僵硬的我們總羨慕老師的從容與自如。校園中間,有一群跟隨古箏曲打太極的人。最愛看身著太極服的老師獨自打太極拳的樣子,無論周圍有多少人圍觀,無論我們的喝彩聲如何,她總是那副淡然的神情。
也許年齡原因,也許太極高雅而產(chǎn)生距離感,也許體育老師帶的班級多,沒有必要同每個班的學生關(guān)系密切。我們只是每周一下午課上見面,她也只是很耐心地為大家一遍一遍重復動作。因為按身高排隊,中等個子的我自然地站在了離老師最近的中間。
于是,每個動作我都努力和老師一致,一招一式不斷地回練。因為刻苦,我成了同學中的“老師”,課前課中教她們溫習動作。也不知何時,老師注意到了我,因為她有腿傷,有些動作蹲下不去,就總以我為模板,替我壓腿以示范正確動作。當我實在忍不住喊疼而低頭“掙扎”中,我觸到了老師手腕上的那塊玉,涼涼的。她仍然按著我的腿,只是說:“疼了就得練”,還是那一貫淡然語氣。后來,我終于做到了漂亮的下勢。
我定做了一身屬于自己的淺藍色太極服,每次上課都穿上它,一路回頭率百分之百。有一次竟然惹得路上的行人自動退到兩邊為我讓出一條路,甩著大辮子的我埋著頭急速走過。寬寬衣襟的風惟有我自己感受得到,很飄逸、很瀟灑。班上只有我和老師穿著太極服,一紅一藍可能也是一處風景。記得有次老師教完太極劍,讓我們伴著音樂在后面自己溫習,她則獨自在前面打拳。直到所有人都停下來只看著我和老師兩人,我才意識到這是自己在享受靜謐的同時帶給別人以視覺享受。
校運會開場式,太極作為歷年傳承下來的保留節(jié)目。我有幸被排到第一排領(lǐng)操的位置,竟成了大家相機捕捉的對象,直到我的影像出現(xiàn)在學校教授攝影的課堂上。不久,我又將太極劍搬上了舞臺,將太極的另一種美展現(xiàn)給了眾人。
一個外表文弱的女孩常常背著一把劍出現(xiàn)在校園中,旁人不知道她的太極情結(jié)——太極的緩慢也有助于訓練我的定力,浮躁的社會下,需要一種事物將我們從華麗中解脫出來,慶幸自己找到了太極。
因為太極,我盼望著每周一的體育課,體育老師也成了自己親近的人。以至于最后一節(jié)課后,我問老師今后還可不可以跟她繼續(xù)學,老師竟說自己將要遠赴海南,我說那是不是以后再也見不到了,沒想到說著說著眼淚流了下來。為這一年的太極學習,還是為感謝她教我一種放慢的淡然?
臨行前,老師將一個玉鐲子套在我的手腕上,我一直戴著它,也越來越感覺到它日復一日的潤澤。每當我看到手腕上的玉鐲,都會想起她淡然的神情。師生間不多的交流,全化作珠圓玉潤的記憶。從玉中,我不止一次地用心體悟太極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