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題型中的社會熱點題目一直以來都是面試中的重頭戲,也是令廣大考生頗為頭疼的題目。大多數(shù)考生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熱點題目對于自身知識涵養(yǎng)具有一定的考查,正是這種錯覺讓廣大考生望而卻步。其實,社會熱點題目對大家有所考查不在于知識面廣與否,而在于看待問題是否客觀全面,解決問題是否徹底。做到這兩個方面才能真正走上心儀的崗位。
我們緊抓本質談看法,以本質為中心全面分析問題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措施,便能夠把這個頗有難度的高山化為坦途了。我們悄悄揭開熱點題目的神秘面紗,會發(fā)現(xiàn)熱點題目的共同特點是:它展現(xiàn)給我們的都是現(xiàn)象,讓我們談談對現(xiàn)象的看法。而考官真正想看的是我們是否能夠透過表面現(xiàn)象扔到本質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接下來,面試專家分別談談積極類、消極類、中性類三種現(xiàn)象的題目分析解答。
(一)積極類。積極的社會現(xiàn)象即是符合大眾主流價值觀的事件,對于此類題目共分三個步驟:一、正面評價現(xiàn)象本身之外,指出現(xiàn)象的表面背后的本質;二、以其本質為核心來分析積極之處;三、提出相應的推廣措施。
例題:你對張麗莉老師被列為“感動中國2012年年度十大人物”有什么看法?
【解析】
2012年5月8日,張麗莉在失控的汽車沖向學生時,先是把后面的兩個學生擋住,又一把推開了幾個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軋,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經治療后康復。此事過后,她被大眾稱為“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我國積極推進道德建設的當前,把她列為“感動中國2012年年度十大人物”,是非常正確的。
一方面,她的見義勇為給我國道德建設重重增加了一筆,而且她一心為學生的崇高職業(yè)精神給全體教師樹立了一個榜樣,也提升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張麗莉在自己有躲避災難機會的時候,不顧及自身安危地去保護學生,最終導致自己高位截癱,她閃耀的品質值得大家學習,更是為教師這個職業(yè)增添了神圣光環(huán)。同時,
另一方面,她見義勇為的行為給社會大眾樹立榜樣,輿論媒體對于她事跡的宣傳報道有利于引導大眾在他人遇到危險時挺身而出,扭轉目前不良社會風氣。同時,國家對張麗莉事件的重視及對她后期傷情的關注給大眾傳遞著正能量。張麗莉的康復有賴于國家的關注和后續(xù)問題的跟進解決,這一過程讓大眾看到國家對見義勇為當事人的保護和大力支持,給大眾傳遞著正能量,讓大眾不再顧慮見義勇為后的問題。
但是想要見義勇為精神在社會中遍地開花,還需要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國家應該完善見義勇為法律法規(guī),做好見義勇為遭受的物質和精神方面損失的補償措施,去除大眾后顧之憂,這樣才能讓見義勇為精神真正重回大眾心中;第二、相關監(jiān)管部門加大對見義勇為者的支持,對于出現(xiàn)生命危險的見義勇為者更是要多方協(xié)調幫助其家人及本人解決問題,讓大眾看到見義勇為后國家?guī)椭袚南M]浾撁襟w也可以發(fā)揮其宣傳功能,對于此類行為加大宣傳,引導大眾感受到正能量;第三、做為個人應該積極地幫助他人,當他人出現(xiàn)危險時能夠伸手援助之手,當我們人人都奉獻一點愛的時候,世界將充滿著幸福的笑容。
在上面的題例中我們不僅要看到張麗莉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正確性,同時也需要看到將她評為此稱號的政府立意及產生的社會反響。那么對于消極現(xiàn)象應該如何處理呢?(二)消極類。消極的社會現(xiàn)象即是與大眾主流價值觀的相違背,容易使大眾產生消極意識的現(xiàn)象。對于此類題目我們仍然是三步驟解答:一、否定性評價現(xiàn)象,并指出其背后的本質;二、分析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三、針對原因提出解決措施。
例題: 春節(jié)過后,一些政府部門并未按照國家規(guī)定時間上班,有群眾提出異議,說他們違反國務院規(guī)定,但回復是“國務院好遙遠”。對此你怎么看?
【解析】
公務人員作為“人民公仆”的首要職責是為人民服務,而一些政府部門不僅不按照國家規(guī)定時間上班,在群眾提出質議時,反而以“國務院好遙遠”來揶揄群眾,此種惡劣態(tài)度極大程度上損害了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這與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初衷是背離的。反觀此種現(xiàn)象的存在是有著其深層原因:
第一、國家對公務員[微博]的選拔、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群眾缺乏話語權。在公務員考核制度中主要以“德勤能績廉健”六個方面為內容,而這六個方面的考核是工作中的實際執(zhí)行、效果、能動性等為核心,缺乏公務員主要服務對象---群眾的認定與監(jiān)督,使得這種考核處于懸空狀態(tài),這是公務員說“國務院好遙遠”、輕視群眾意見的根本原因。
第二、政府部門無視國家規(guī)定拖延假日且對具有不良服務記錄的公務員處理力度不大,也給部分公務員造成無視群眾意見的空間。政府部門本身無視國家規(guī)定,部門領導私自決定延長假期,給公務員延遲上班提供了可能性;且對違規(guī)公務員所采取的處罰方法起不到殺雞儆猴的效果,給其他公務員提供了思想上對自己降低要求,無視群眾意見的空間。
第三、公務員自身服務意識淡薄、自律意識差。公務員在其位不謀其職,上至部門領導,下到部門職員,對于自身為人民服務的根本職責認識不清,手中拿著納稅人的錢卻不履行自身的服務義務,自我約束能力較錯,面對領導的錯誤決定無動于衷,且在群眾質疑時態(tài)度惡劣,此類公務員嚴重影響著公務員隊伍形象。
如若想要提升政府在群眾心目中形象,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改變目前存在的此類狀況:
第一、國家應完善公務員選拔、管理、考核制度,增加群眾話語權,倒逼公務人員從觀念上回歸“為人民服務”觀念。只有國家從公務員選拔、管理、考核等層面,步步為營把緊公務員的素質和執(zhí)政行為,才能讓公務人員從根本上轉變這種錯誤觀念,回歸到為人民服務的根本道路上來。
第二、政府部門就加強對公務人員的思想觀念教育和違規(guī)處罰力度,讓公務人員沒有不想、不敢違反國家規(guī)定,認真對待群眾意見。在國家管理制度不斷得到完善時,作為具體執(zhí)行者的部門領導人應該加強對公務人員的服務思想觀念教育引導,同時加大對違規(guī)人員的處罰力度,讓公務人員不想也不敢無視群眾意見。
第三、公務人員提高自身服務意識、自我約束能力。公務人員通過學習黨的理論和政策,認清自身的公仆身份,明確自己為人民服務的職責所在,提高對自身的管理約束能力,多走到群眾中間聽取意見,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夠真正贏得群眾認可,能夠挽回政府形象。
在上面的題例中我們不僅要看到政府公務人員的錯誤行政觀念,同時也指出此類消極現(xiàn)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并對于此類本質性問題的產生提出解決措施,這樣才能夠全面把握事物本質。那么對于中性類現(xiàn)象應該如何處理呢?
(三)中性類。中性的社會現(xiàn)象是既存在與大眾主流價值觀的相符合方面,又存在相違背的方面,我們需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但需要把解決本質問題作為回答內容的重要部分。對于此類題目我們仍然是三步驟解答:一、一分為二地評價現(xiàn)象,并指出其正確方面,也應揭示其問題本質;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三、針對原因提出解決措施。
例題: 你對農民外出打工這一現(xiàn)象怎么看?
【解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家鄉(xiāng)奔赴城市打工賺錢,最終成為“農民工”大軍中的一員。農民進城務工一方面反映出我國農業(yè)技術水平得到提高,有更多的空閑勞動力,農民可以運用機器代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節(jié)省體力,另一方面反映城鄉(xiāng)居民經濟收入存在差距,農民總體收入水平不高造成的,我認為產生此種問題的原因如下:
第一、國家對農業(yè)生產的扶持力度不足,導致農業(yè)生產的勞動力投入不斷降低,且農作物的經濟效益見低,對農民的吸引力越來越小。面對經濟環(huán)境的改善而帶來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農民選擇出去打工增加收入,甚至有的農民放棄家里的田地,進城務工來提高生活水平。第二、城市就業(yè)范圍比較廣,農村就業(yè)機會相對較少,且經濟收入不明顯。相對而言,城市的經濟條件好,且就業(yè)范圍較為廣泛,可選擇的職業(yè)更多,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能謀一份職業(yè),讓自己有一定的經濟收入。農村的經濟體較少,農民尋找就業(yè)機會比較難,即使找到了工作,其工資標準也與城市有很大出入。第三、很多農民經濟意識深厚,為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日后的養(yǎng)老、教育等做準備。大多數(shù)進城務工的農民認為老人能夠照顧好孩子,對于缺乏青壯勞力的農村存在的安全隱患則無暇顧及。
如若想吸引農民回流到農村,必須要多管齊下來提高農民收入:
第一、政府在扶持農業(yè)生產的基礎上,著重發(fā)展農村經濟,合理利用剩余的勞動力。提高農業(yè)效益、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主要目標,重點開發(fā)和推廣優(yōu)質高產高效技術、加工保鮮儲運技術和農業(yè)降耗增效技術,發(fā)揮科技對結構調整的作用,吸引農民回流到農村;第二、鄉(xiāng)鎮(zhèn)政府推動農產品加工業(yè)的發(fā)展、加強農產品市場的建設,促進農業(yè)科技進步,鼓勵農民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農產品加工,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業(yè)綜合效益,而且可以有力地帶動農業(yè)結構調整。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必須加強農產品市場的建設,充分發(fā)揮市場對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第三、農民也需要轉變經濟發(fā)展觀念,不斷提高自我科學素養(yǎng),立足家鄉(xiāng)充分利用先進技術發(fā)展個人,奠定家庭經濟基礎。
在題例中我們從農民進城務工看到時代的發(fā)展給予了農民進城務工的機遇,同時也指出農民進城務工的根本原因在于改善家庭經濟收入狀況,并客觀分析問題的產生的原因及其必要的解決措施,這樣才能夠全面把握事物本質,提出有質量的見解。
至此,我們共同探討了運用緊抓本質解熱點難題方式及步驟,希望能夠給廣大考生解答熱點面試題目帶來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