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年齡最大的一個老人,一個老軍人,從十八歲當兵開始到六十歲退休一直在部隊。在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散文講臺上來過幾次我也記不清了,但唯一記得清楚的是去年絲路散文開幕式上講的:“我希望絲路散文獎會為我國散文增添一份色彩,增添一方景色。”
更沒想到的是今天讓我在這講臺上講話。生活就是這樣,有很多的想不到,搞文學亦是如此,有好多事情沒法設(shè)計沒法去想,特別想象不到你的結(jié)果會是怎樣。所以,生活對于我們永遠是一種誘惑,這樣我們才會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熱愛散文。我這人有這么一句話,多次在講座上講過:“我不大主張?zhí)ь^看路,看一次就行了,或者幾次就可以,因為你不記得抬頭看路的時候你會越看越害怕,你就低頭走路就行了,一步一個腳印走,走的時候你愿意抬頭看你就看看,不愿意看你就走好腳下每一步,這樣才會扎扎實實走上山頂。”
在5000米的山下面看山頂,彎彎曲曲直插云霄,汽車就像火柴盒的大小,給你畏懼感,你能到山頂嗎?所以,我一直認為不要抬頭看路,或很少抬頭看路,走好腳下的每一步,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扎實地順利地爬上去。
這幾年年齡大了,就有一種情懷——回老家,我18歲離開了老家到了西藏,25歲時到了北京,對家鄉(xiāng)的概念非常淡了。所以,到了這幾年特別是七十歲以后,特別想回家。人可以忘記你一生經(jīng)歷的好多地方,但是到了我這個年齡以后卻忘不了自己的家,忘不了自己家里的親人,而且還會反思好多,自己當時為什么不懂事,對自己的親人朋友能做好的很多事情沒有做好,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今年是第四次回家,第四次回咱們陜西,明年我肯定還會回來。回來幾天又得回去,那個家我離不開也放不下,這次家鄉(xiāng)的這個獎給我?guī)砹斯膭詈蛣恿,我會在今后的?chuàng)作上、為人處事上把這種動力融入到我前行的每一步上。
這些年我放慢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速度,今年是我這些年發(fā)布作品最少的一年,36篇。過去70篇、80篇、90篇,最多的時候150多篇,放慢了寫作的速度后,我就多了一些時間做我愿意做的事,一些看似無用的事。就如讀書,讀些我過去沒時間讀或者沒讀懂的書或者不愿意讀的書,我現(xiàn)在有時間把它們慢慢的讀,慢慢的消化,我有時間了,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空間。比如魯迅的雜文,我過去閱讀一遍,現(xiàn)在我再次讀,把文化革命時魯迅的雜文又從頭再看,反復(fù)的看,看的感受也不一樣。有時候還看一些雜書、閑書、無用的書,這些書看似無用,最后必然會有用,對你的人生,對你今后的生活都有很多好處。所以說,我們這些寫作的人,搞文學的人不要為了寫作而讀書。前兩天我開了一場講座,就談讀書,我以前積累的一些資料,過去都沒好好看,現(xiàn)在一看,每個點都可以啟發(fā)我寫一篇文章。
今天站在這里,想給大家說,這個獎對我來說是一份力量,我要把這份力量用到我以后的做人做事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