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产视频,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18禁起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亚洲激情免费在线观看

  大校網(wǎng)站 中國散文網(wǎng) 聯(lián)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紫香槐下 > 小說 故事 寓言

57顆紅豆

王章澤

        

1

鄂東北,寨雞山下。無名的小河經年不息。

王家田村靜臥于寨雞山山腳下,村前便是無名小河。雖是小河,人們進出都得從村頭上那唯一的一座便橋上通過。

時光在走,村里村外的人進進出出,人們在這里繁衍生息。

 

2

 

二00六年夏,村里劉芳劉嬸死了。她是在將一個存錢罐,指給了丈夫遠房的侄子后才咽氣的。

    按劉嬸的遺愿,她遠房的侄子將她葬在村橋頭邊。我作為族人也參加了她的葬禮,為她作了追悼詞,照例一番歌功頌德。這是中國農村的一大鄉(xiāng)俗,即使生時默默一無是處,死后也得開個追悼會悼念一番:哪怕癡呆傻也會找些這些人的長處說說。

    “劉嬸好人呀,與世無爭。她一生除非刮風下雨下雪天外,總是搬張椅子坐在門前,有時看看不知哪里弄來的書,有時做做針線活。我們那時愛圍著她。”

“她是富人家的小姐,識字呢。”

“她矮矮的個子,穿的樸素卻精神,尤其她的眼睛年輕時好看。她愛站在村橋頭了望呀。”

“她就是坐在門口那會兒,她也是時常張望著村橋頭的方向。”

葬禮完后人們議論紛紛。

“她不是一個人,她年輕時有家,還有個兩歲的兒子。兒子活著的話,現(xiàn)在應該五十九歲了。”

村里近八十歲的老伯接上話了。

“那為什么一個人?為什么丈夫和兒子不管她?哪里去了?”

“是死是活?”

“還是做了負心漢?”

“……”

人們七嘴八舌。

“她是個有故事的人,生前不喜歡提起。”老伯頓了頓“故事要回到新中國成立前,我那時剛知點事吧。”

“一九四九年春的一天,聽說劉嬸當兵的丈夫回來了,我只記得大人們叫她丈夫為梁了。我們跑去看。當時那場面,我們不解。劉嬸夫妻雙雙跪在地上,淚啊止不住地流。丈夫說‘我先把孩子帶走,等那邊安頓好再來接你。’劉嬸說‘也好,你雖說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但走了還是安全些,兒子帶上更好。’劉嬸雖極不情愿,但她知道這時丈夫和兒子,走為上策。人在,總會有相見的時候。‘嗯,我等你。’”

“短短的相聚,匆匆的別離,就這樣二人在依依不舍中道別了。兒子熟睡了,丈夫背著。”

“劉嬸那一跪,別了她一生至愛的兩個男人。從此,劉嬸就落下那習慣,坐在門口,站在橋頭,守候希望?赡且粍e,就是五十七年,沒想是永別啦。”

    “唉,也怪可憐的劉嬸。”

“聽說死時兩眼沒閉,還是二嬸用熱毛巾敷半天才合上眼。”

“不閉眼,那是懷著希望啊。”

“她丈夫和兒子就沒一點消息?”

人們想打破砂鍋問到底。

“沒有音訊”老伯說。

時間久了,對于劉嬸,鄉(xiāng)親們也淡忘了。

人們偶爾經過她墳頭,有時想起她,順便聊上幾句,附上些嘆息。

 

3

 

海峽對岸,臺灣高雄西郊。梁府就座落在那里。

梁府有十幾口人,老夫妻加兩已成家的兒子。大兒子梁知一小家,也有孫子啦;二兒子不到三十歲。也是一小家。

鄰居習慣稱老男人為老梁,其實他有名字叫梁了。一家人,倒也其樂融融。

每天晚飯后,老梁就會在家門口北望。有時坐著,有時站著,有時眼角的清淚不由自主地流。幾十年,大兒子開始以為父親年老眼疾,后來父親才告訴他:“兒啦,我從大陸來,從湖北來,從寨雞山來,你也是從寨雞山來,那里是我們的根。你才兩歲時我背你過來的,現(xiàn)在的娘是你后娘……”

此后,大兒子也常陪老梁喝上幾杯。偶爾,問父親:“么不回去看娘?”

借著酒勁父親話匣子打開了:“一九四九年我跟著撤退的船,帶著你來到臺灣。你慢慢長大成人。我不是不想家,是時時刻刻想啊。早年窮,兩岸又沒解禁;后來解禁了,可還是窮,怎么也得象個衣錦還鄉(xiāng)的樣子吧?現(xiàn)在可以了,人卻老了。唉,不知你娘還活著不?我有愧呀。”說完是一陣嘆息聲。

    “要不,我陪你回大陸一趟?”大兒子說。

“行是行,不知我這身子骨挺得住不?”

“只要你愿意,我來安排。”

 

4

 

二00七年夏。

寨雞山下,王家田村。人們在村橋頭迎接著兩位老人——老梁和他六十歲的大兒子。遠房的侄子捧著存錢罐交給了老梁:“您回遲了,劉嬸二00六年已登仙了……”

老梁些許炫暈,梁知扶住父親。

“就留下這存錢罐?……帶我去墳頭看她吧。”

一行人來到祖墳地,碑林林立,就是不見劉嬸的碑。找了半天才在埋葬劉嬸的方位找到了一塊空地方。空地方,荒草凄凄,兩邊立滿碑?盏胤脚c周圍極不協(xié)調。

“就是這空地方 。”老伯用拐杖指了指空地告訴梁了。

“撲……通……”不是很響,梁了跪下了:“我梁了一跪是別妻,再跪是墳頭。”

“兒,快跪下,這里就是你娘。”

“撲通”大兒子跪下了,“娘,我們來了,接你遲了。”一陣低聲抽泣。

“劉芳,我回遲了,不是不接你,是天天想啊。你那存錢罐里是什么?”

侄子說:“是紅豆,我數(shù)了共一百一十四顆。”

“一百一十四顆?嗯。至死,她別離我和兒子五十七年,一年一顆,剛好五十七顆。一顆為我的,一顆為兒子的,恰好一百一十四顆。劉芳啊,我愧呀,你守了五十七年,我辜負了你一生啊。”

“娘,歸來我已是白頭翁啊。您卻在這里睡著了。”梁知聲音不大,但這話戳心。

父子倆老淚縱橫。在老伯的主持下,鄉(xiāng)親擺上香案,燒去紙錢。

祭拜完畢,老伯吩咐在墳頭立塊石頭,算是碑吧。當然,梁了沒忘插上兩個花圈,一個為梁了拜祭,一個為不孝兒梁知拜祭。

這一趟遲到的歸來,本為相見,卻不曾想,父子倆相見的是一百一十四顆紅豆。

不日。梁了收拾完心情,兒子也順了順鬢角的白發(fā),領著父親,捧著那罐紅豆再次告別生他的故鄉(xiāng),飛去高雄。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侄子坐在回家的車上,車內音響里,費翔在呼喚著。

 

5

 

二0一七年夏。梁了又回大陸了,這次只有大兒子梁知一人,梁了在骨灰盒里,還有梁知隨身的一百一十四顆紅豆。

梁知跨過村頭的橋,步上娘的墳頭,那塊石頭還在。侄子和鄉(xiāng)親們都等著梁知。

梁知對鄉(xiāng)親們說:“父親堅決要回大陸安葬,一定要和娘相聚,還要將自己的那五十七顆紅豆埋進去。要在他倆墳頭立上碑。還說生不能在一起,死后一定要相依……”

    梁知親手埋葬著父親和屬于父親的那五十七顆紅豆。半晌,跪在雙親的墳頭,很久很久。

    “侄子,我又要飛去高雄了,以后代我?纯吹锕。明年我兒子會來大陸工作,孫子也會來大陸上學,我讓他們上‘一帶一路’呢。明年再見,可能多呆些時間……”

一番道別,梁知帶上那屬于自己的五十七顆紅豆又飛去了。

 

6

 

    寨雞山下,村口橋邊,山腳墳頭,每年每年,紅豆生香,花開依舊。

 

 

最后更新
熱門點擊
  1. 姨太太之戰(zhàn)
  2. 照 片
  3. 避難余店路
  4. 白面饃發(fā)作啦
  5. 血戰(zhàn)白巖河
  6. 好先生
  7. 劉仙兒
  8. 老 林
  9. 李翠花的尷尬
  10. 林濤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