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产视频,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18禁起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亚洲激情免费在线观看

  大校網(wǎng)站 中國散文網(wǎng) 聯(lián)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紫香槐下 > 小說 故事 寓言

古井

作者:陳傳龍

(一)

  家鄉(xiāng)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小城,古老小城里有一座古井,古井沒有名字,沒有人知道開鑿于哪年哪月哪個朝代,于是,呼之為古井。

  古井的水細膩柔潤,生喝甘甜,燒水不結垢,為泡茶之上品,常飲之可以耳清目明,延年益壽,故而古井周圍高壽者眾多,若用現(xiàn)代科學觀點解釋,想必水中微量元素豐富,有益于健康的緣故吧。

  古井位于古城一條小巷之內(nèi),緊臨路邊,略高于地面,周圍是一片空場地,四五間房子大小。空場南面有一株柳樹,也有些年頭了,兩三人方能合抱,樹皮斑駁粗糙,溝壑縱橫,滿是飽經(jīng)風霜的皺紋,枝葉倒繁茂,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春天,柳樹率先冒出新芽。這時天氣依然寒冷,人人裹著厚棉衣,心頭卻充滿希望,柳樹吐新綠了,溫暖還會遠嗎?不久,柳絮飛舞了,飄飄灑灑,裊裊多姿,隨風悠游,飛過古井,飛向古城各個角落。不知誰打水時濺濕了井臺上的青石板,柳絮圍攏過來,在這里駐了足,覆蓋著水印,這一片,那一片,白茫茫,輕飄飄,變幻不定,若天空里飄落下來的朵朵白云。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北歸鳥兒滿載著歡聲笑語落在柳枝上,腳步輕盈,上跳下竄。老柳樹還是它們南飛路過時的模樣嗎?鳥兒還是去年在此歇腳的鳥兒嗎?小一些的幾只是不是它們的兒女?鳥兒嘰嘰喳喳,老柳樹隨風搖擺,親切地交談著。老柳樹是它們休憩的安樂窩,古井是它們補充水分的天堂。井臺上靜悄悄的,鳥兒紛紛飛下來,貪婪地啜飲著石板縫間甘飴可口的古井水,稍加休息后,馬不停蹄地繼續(xù)北飛,去尋找夢中的世外桃源了。

  天熱起來,古井四周是納涼的最佳去處。老柳樹厚厚的枝葉遮擋住毒辣辣的陽光,樹下一片涼爽,若是站到井沿上,陣陣涼氣從古井深處源源不斷涌上來,剎那間,涼意彌漫全身,快意從心間冉冉升起。孩子們最貪戀這份愜意,賴在井邊不愿走。這時候,大人們會毫不客氣地驅趕我們,貪圖涼爽太久,會感冒的。那時候沒有冰箱,三分錢一支的冰棍買不起,只好喝透心涼的井水。三伏天從古井里打出來的水涼冰冰的,舀一碗,嘟咕嘟咕猛喝幾口,長長舒出一口氣,轉眼間,干燥的喉嚨滋潤了,枯熱的心熨帖了,此謂之“井拔涼”。若是放上一把白糖,嘩啦啦攪勻后再喝,就更可口美妙了,我敢說,最昂貴的人造飲料也沒有這純天然的“井拔涼”讓人心曠神怡,以至于數(shù)十年之后,從古井周圍走出去的居民,閑談間,依舊津津有味地回憶“井拔涼”,眼里滿含幸福光芒。要是誰家買了西瓜,就用菜藍裝著,用繩子順進井里,吊到半空中,約莫一頓飯工夫提上來,涼森森的,咬下一口,冰得牙根痛。夏日里,驕陽似火,匆匆趕路人汗流浹背,極其辛苦,驀然間發(fā)現(xiàn)一口水井,無異于沙漠里尋到水源,興奮溢于言表。這時候,不論是誰在井沿上打水,都不會拒絕請求,得到同意后,趕路人俯下身,嘴巴對著桶邊,咕嚕咕嚕牛飲一番,酣暢淋漓,痛痛快快,抬起頭喘口氣,再飲一氣,飲罷,并不道謝,繼續(xù)趕路。打水人從不計較,古城民風純樸,心地善良,幫助人被認為是應該做的份內(nèi)事,不求言謝。

  進入秋天,草木枯槁,樹葉凋零,老柳樹也不能幸免,落葉繽紛,蕭蕭而下,蟬兒噤聲,鳥兒南飛,滿目蕭瑟,只有古井不棄不離地陪伴著老柳樹,并肩迎接即將到來的嚴寒。秋天是肅殺的季節(jié),井臺四周漸漸變得冷清起來,大人們不來閑聊了,孩子們不來玩耍了,古井空場上“門前冷落鞍馬稀”,只有南飛的鳥兒偶爾駐足,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鳥不同,春天在這里留下足跡的鳥兒們,還記得古井嗎?從春到秋,走過了一生的蹉跎歲月,從幼稚走向成熟,來年春天,它們再從這里經(jīng)過時,一定是兒孫滿堂呢。

  下雪了,白雪皚皚,茫茫蒼蒼,天地一色,不見首尾。一個黑窟窿,傲然突兀,這就是古井,獨立特行,不屈不撓,最為寒冷的時候,井口反而冒著絲絲白煙氣,不免使人聯(lián)想到“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貴品格。雪花飛舞,紛紛揚揚,源源不斷投進黑窟窿里,卻總填不滿,即便是雪花大如席的嚴峻形勢,古井也不曾被覆蓋過。井臺青石板上堆積著厚厚積雪,極滑,稍不留神就摔跤,甚至跌進井中。挑水人莫不誠惶誠恐,謹小慎微,打上水,輕手輕腳掂到井臺下,再打另一桶,也放到井臺下,然后彎腰挑起來,一悠一悠,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腳窩,間或,水花漾出桶外,戳出大小不一的小洞。雪被弄破了,弄皺了,碎瓊亂玉一般。

最后更新
熱門點擊
  1. 姨太太之戰(zhàn)
  2. 照 片
  3. 避難余店路
  4. 白面饃發(fā)作啦
  5. 血戰(zhàn)白巖河
  6. 好先生
  7. 劉仙兒
  8. 老 林
  9. 李翠花的尷尬
  10. 林濤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