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學院學生會主辦,紫香槐話劇社承辦的四幕舞臺劇《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歲月流痕》在我院燈光球場隆重上演。我院行政副院長王好學老師應邀觀看演出,學生處部分輔導員老師和我院同學一起欣賞了精彩的表演。
晚8點,雖然天空下起了細雨,但燈光球場上人頭攢動;伴隨著舒緩高雅的音樂,大屏幕呈現(xiàn)了巍峨的華表、雄偉的天安門、魚翔淺底水墨畫等中國經典傳統(tǒng)的文化意象,顯現(xiàn)了一個盛世的大中華。
在翟文濤和袁潤同學的共同主持下,大屏幕放映了曾伴隨“80后”、“90后”成長的經典動畫片,如《葫蘆娃》、《哪吒》、《黑貓警長》等,熟悉的畫面引起了現(xiàn)場同學們的共鳴,伴隨著這些畫面,我們似乎回到了曾經的年代。
《家和萬事興》作為舞臺劇的第一幕,講述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生活狀況。雖然同學們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樣的歲月,但演員們專業(yè)的表演將大家的思緒仿佛帶回了父輩的那個年代。臺下許多老師在觀看途中不時感慨:“對對對,就是這樣,當年就是這樣啊。”翟文濤、邊浩兩位同學朗誦的《我的南方和北方》頗具震撼力,將南方和北方的變化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以此來凸現(xiàn)國家安定,家和萬事興的主題。
盡管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但絲毫沒有減退全場的熱情。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這是同學們在課本上看到的詞。在第二幕的演出中,通過封建頑固的村主任和思想進步的侄子之間對于是否還堅持公社化的矛盾沖突,揭示了第二次土改進程中的困難。聆聽著歌曲《城里的月光》,時間的滾軸到了改革開放后的1997年。在第三幕中,當年那批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得以重聚,人們的生活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后的舞蹈《城市變奏曲》將民族舞、芭蕾舞和現(xiàn)代舞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到一起,形象生動的展現(xiàn)改革開放后人們思想的轉變。
最后一幕的上演將現(xiàn)場的演出氣氛推向了高潮,那些經歷了上山下鄉(xiāng)到改革開放30年的一批好友聚集在“好友餐廳”,有事業(yè)有成的、有碌碌無為的、有炒股失敗的……人與社會的矛盾沖突,人與人的情感糾葛,集中在這一幕體現(xiàn)了出來,在這個小餐廳中上演著。全劇的核心也在這時向觀眾做了展現(xiàn):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演出在朗誦《歲月流痕》中圓滿落幕。演出結束后,記者采訪了劇本的創(chuàng)作者漢文0701林清芳同學,她表示:正值幾年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通過這場演出來生動地反映改革開放30年來人們生活思想等方面的變化,同時希望能引發(fā)廣大校友對對人生、對生活、對自我的審視和思考。
據(jù)了解,為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他們不僅請來了專業(yè)的演出公司進行現(xiàn)場燈光設備調試,而且在演出之前得幾分鐘,演員們還在一遍又一遍的緊張彩排。這部舞臺劇作為我院學生會在紅五月期間的重頭戲,從劇本創(chuàng)作到正式演出歷經了兩個月的時間。
特約記者 石喻涵 學生記者 何曉莉

《家和萬事興》舞臺劇第一幕的畫面

封建頑固的“村主任”和思想進步的侄子之間對于是否還堅持公社化的矛盾沖突

劇組同學傳神的表演

舞蹈《城市變奏曲》系列之民族舞

舞蹈《城市變奏曲》系列之芭蕾舞

三十年后,經歷了上山下鄉(xiāng)的一批好友聚集在“好友餐廳”

話劇“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型舞臺劇 歲月流痕”演出圓滿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