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士悲秋,女傷春”。不知所起,想起劉禹錫《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作為女生,對這個秋天是有感覺的。
我想,每個地方的秋都各有特色吧,雖然我未曾去過那么多地方,最近看了好多曬圖,心已了然。
說起秋,人們不禁會想到秋風(fēng)、落葉。故鄉(xiāng)的秋就是二者相互映襯的,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村,門外有一道大坡,又長又寬,我小時候特別好動,總是騎著壞了閘的自行車在坡上溜,然后雙腳著地,那時候滿地落葉堆積,我就興奮的喊著“秋風(fēng)掃落葉”,到頭停車回頭,滿天滿地凈是落葉隨風(fēng)飄……一瞬間覺著天地好大,而我好小。體驗到了蘇子所云“寄浮游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來到西安,校園坐落于終南山腳下,這也豐富了我的課外生活,于是每每周末就呼朋喚友,相約游山玩水。路途中的人大都是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或成群結(jié)隊,或孤身一人,或倆倆佳人,就著這大美山林而談笑風(fēng)生。而我們則是每天推開窗就能看到對面的云霧繚繞,圣氣盎然。周末出去,也是消遣消遣大學(xué)時光。
山中的景色很美,放眼望去,不管哪里都是別具特色的。山是不同于故鄉(xiāng)的黃土高原,這兒的山,很高,而且內(nèi)容豐富,四處都是樹木花草,紅葉、黃葉、柿子樹、菊花,各種各樣,我沒見過也叫不起名,草還是綠色的,隨著山路走,偶爾看到瀑布和溪流,也有一灘湖水。瀑布是高山倒掛下來的,與四面的樹木相映,倒是有種花果山水簾洞的韻味。溪流則隨著山勢的走向,有的寬大,有的細小,溪水中的石頭或高或矮,或大或小,在游客的注視下,巋然不動,唯流水隨落花落葉不停流動。湖水是清澈見底的,還能看見魚兒呆呆傻傻的游著,擺弄著小腦袋小尾巴,岸邊有可愛的小花小草自然的成長呼吸。山路十八灣,我們走走停停,還拿著手機拍照,大家此時都像好奇寶寶,看到好的就喊著、叫著,然后一堆湊過去或者一起爭相拍照,或者各自找尋合作伙伴,領(lǐng)著人馬到了各自認(rèn)為好的地方進入山中,朋友啊,這都是大自然的,又不是你家的,小伙伴們真是挺好笑,一路就這樣……全身心的放松了,擺脫了塵世間的許多煩惱,“既來之則安之”索性就盡情的釋放自己吧,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才是最好……
有句話說的好“落葉搖情滿江樹”。上次去古觀音禪寺看到的銀杏樹剛好襯景。欣賞美景時人一般都是超多的,我本來想著古觀音禪寺是佛家凈地,以免褻瀆神靈,應(yīng)該有點古燈古佛的靜謐感吧,哪曾想人們這么積極,一蜂窩往山上跑。不過當(dāng)時也不作感想,誰都不認(rèn)識誰,總歸是志同道合的,那就一道吧!觀音禪寺的那棵銀杏樹讓我嘆為觀止,之前也不認(rèn)得這樹,居然這么美,有個高人說那是有五六千年前的唐太宗種植的啥啥。但于我都不重要了,我是不在乎那些虛名的。反正就是一見鐘情了,就像突如其來的愛情。外貌決定倆個人能否在一起,而思想決定倆個人在一起的時間。我抬頭的第一眼就相中了銀杏樹的外貌,至于它的內(nèi)涵,那可是千古流芳了,所以在我眼里、心里,這銀杏樹都是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了,反正是很有的建設(shè)性意義的。那棵銀杏樹被護欄圍了一個圈,它在正中央,我不知說它是高大傲氣還是孤伶靜默,它被那么多人贊賞著,爭相拍著照,而它能給予答復(fù)的,只是那挺拔的身姿以及隨風(fēng)不時飄零落葉的美感。它是金黃金黃的,無法形容那美麗的色彩,好像是世間最神圣的顏色,它的樹干下面鋪滿了它金黃的葉子,與周圍的綠草相互輝映,拍了好多角度的照片,但我都覺的沒有親眼看到的美。葉子落下的瞬間,讓人覺得周圍都寂靜了,只有你一人,于是想展開翅膀,隨著落葉飄舞,融入那圣神的境界當(dāng)中,洗凈你那被世俗玷污的靈魂。我想你偶爾也會孤獨吧,游客是不解你內(nèi)心的,他們的嘈雜退去,只剩你時,你是否暗自落淚,那飄零的葉子,是你在哭訴衷腸嗎,你為何傷心,我覺得你的忠誠伙伴只有你身下的那沉穩(wěn)的石桌石凳了,可在你身下默默注視你的我,也想擁抱你,只是那柵欄不許……
“野草吹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青草的生命力是頑強的,而隨著秋風(fēng)起舞的葉子是否是自由自在的,最終悄然落于地面是否是心甘情愿的。風(fēng)所維系的生命,落葉知秋,葉落歸根,一年的精彩紛呈已然到頭,任生命穿梭,世間的角落,你總該找到回家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