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擠的人群,悶熱的空氣令我窒息。站在916公交車上,望著窗外,心情異常沉重。
從敬老院出來,腦海中便不斷地浮現(xiàn)出敬老院中的一幕幕。
看到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用顫抖的手拄著拐杖一點一點向前挪動,我心疼;看到與老人們告別時他們眼里所流露出的依依不舍之情,我心疼;看到敬老院那一排用來供重病的老年人居住的紅房子,我心疼……
在歷盡了世間的滄桑后,他們又回歸了最原始的狀態(tài)——好似一個個孩子們。生活不能自理,渴望被人照顧和疼愛。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們是那樣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們,一遍遍教我們說話和走路。可如今,我們長大了,他們卻都變成了需要照顧的孩子了,憑什么要嫌棄他們呢?我們應該攙著他們就像他們曾扶著我們那樣一步一步走下去。
兒女們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搪塞和推脫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認為每個月花幾百塊錢把老人扔在敬老院就可以了。殊不知,我們的父母其實并不需要物質(zhì)上的給予,他們只要有我們一句關心的話,就可以高興得如同孩子吃了糖那般甜蜜。
常陪陪自己的父母吧,或許我們陪在他們身邊的時間只能用小時來計算了。
我希望敬老院的那些孩子們能夠早日回到自己的歸宿。
在回學校的路上,我給父母發(fā)了條短信:爸媽,我不知道我的未來將會過著怎樣的生活,無論我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我的工作忙碌與否,我總會陪在你們的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