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歷史承載了一個民族的發(fā)展,也記錄了一個民族的輝煌,中國以五千年歷史的脊梁站立在世界的東方,同樣的在學術領域也有她獨到的一處,那就是國學。可以說五千年的歷史成就全部濃縮在國學這個大殿堂中。
我們此時所接觸的國學已不只是單純的學術問答,而是我國五千年以來所有優(yōu)秀文化成就精華和精神�;蛟S我們通常會以為國學就是儒家學說,其實這只是一種狹義的理解,我們的國學是中國所固有的學術。國學又與文學、數(shù)學等不同,并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我們認為的國學廣義上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了醫(y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shù)術等。
國學是一個大概念,可以說沒有什么具體的邊界,中國的古代經(jīng)典優(yōu)秀文化成就,都可以說是國學的含義。因為它們都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文明,更記錄了歷史的發(fā)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國學中所孕含著的哲學思想與觀點,這些哲學思想有時就貫穿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沒有留心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
有人認為哲學是西方國家的專著。我國沒有哲學的發(fā)源,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國的哲學思想都孕含在國學這所大殿堂中,同時,我國也不像西方有著名專門研究哲學的大家,像費爾巴哈、黑格爾……這樣,我國的哲學也就一直沒有受到眾人的注視。但是我們應該明確的肯定我國有哲學家,因為我們的文化具有極大包容性,往往是文政不分,文哲不分,文經(jīng)不分,他們提出的哲學思想與西方思想同等重要,有的甚至超越了西方。
我們所熟知的至圣先師孔老夫子提出“因材施教”,這不僅是他講學的風范,也正是他的這種風范成就了3000弟子72賢人。同時也滲透著發(fā)人深思的哲學思想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與古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都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如“氣者,理之依也”“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我心。”“心即理也”……都是唯心主義的典范,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又向我們揭露了實踐是認識事物的源泉,同樣是哲學思想我們的先輩們卻以他們獨特的方式進行表示。“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又向我們講述了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九層高臺起于壘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時常聽到話語可誰又去思考它孕含著量變與質(zhì)變要求我們注重量的積累的哲學方式論。
同樣在我們小時聽過的許多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轮幸苍泻S多哲學思想,如“鄭人買履”就反對教條的經(jīng)驗主義,“刻舟求劍”批判形而上學的不變論。“揠苗助長”是告誡我們不要不分對象違背自然規(guī)律過分的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守株待兔”則警示我們不要把偶然當作必然,……如此豐富的哲學思想都隱藏在我們國學之中,先輩們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不僅描寫出迷人的意境,而且也道出了深刻的哲學思想。中國的哲學思想之所以以這種方式得以表達,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我認為是中國所處在小農(nóng)經(jīng)濟時期,一切自給自足是以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主,以至于未將其思想系統(tǒng)化、理論化,同時又處于君主專制時代,君主多推崇“君權神授”以至于唯心主義在中國較為盛行且多為零碎的哲學思想。
而現(xiàn)今我們只要對古代先人的言語或詩詞稍加整理,就會從中發(fā)現(xiàn)囊括了西方甚至超過西方哲學思想家的理論。這些都是我們國學中的精華。因此,只要我們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留心觀察,細心研究我們就會從中領悟到許多別有一番樂趣的哲學思想,為我們的人生提供有力的借鑒,與此同時也要力圖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擔當,把我們的國學發(fā)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