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河谷的雄壯滔聲漸漸彌散于耳際,當太白山的蒼翠巍峨盡數消失于眼前。我卻還是記得,記得那一望無際的濃綠秋色,記得那連綿起伏的青山碧影,記得那迷彩海藍的亮麗風景,記得那英姿颯爽的學子風采。
我們的光榮與夢想,我們的自豪與欣慰,我們的憧憬與渴望,都凝結于那軍訓場上。
起初對于所選擇的大學,我有著很多疑慮。我甚至看到了自己大學四年放羊式的散漫生活,但軍訓改變了我的這種觀念。我不知道有幾位大學的校長能夠親自去訓練場上與他的學生親切交談,我不知道有多少大學的老師和學長能夠一次次的去訓練營地,關心同學們輔導活動的進行。我看到的是,在現代學院這些都在發(fā)生。說這些,沒有虛夸,更不是為了吹捧,而是為了感謝。感謝母校這個團體給予我們的人文關懷,這種人文關懷使我們對未來,少了膽怯,少了疑慮,多了信任,多了渴望,多了一股不愿言棄的力量。
在長達二十天的軍訓里,我也曾有過不滿和疑惑。和身邊的很多同學一樣,我也會問:為什么一個禮拜就能完成的訓練任務,我們卻要用二十天。那二十天里,我們吃過很厚的夾生面塊,我們住過人最多的集體宿舍,我們盯著刺眼的陽光站軍姿,我們踩著泥水練隊形,我們打掃過臟得連腳都沒地方踩的廁所,我們穿著衣服也被蚊子叮得一片一片,我們在深夜里一次次地練習緊急集合與解散,我們在凌晨爬出被窩,瑟瑟地去站崗。
我們覺得那樣的生活太苦,太累,太乏味,太枯燥,便時時地計算著時間,想要快點逃離。
直到前些天,有位朋友跟我說,她特別想進學生會。我問其原因,她給我的回答卻是:因為那樣,明年就可以再去軍訓基地了。我曾嘲笑過她的這種渴望。但現在,我卻常常想起,想起五連長教給我們的拉歌口號,想起教官背著暈倒的同學往醫(yī)務室奔跑的身影,想起晚上活動時那甜美悅耳的“瀟灑女兵”,想起拉練時營長喊的:“天線寶寶,出來唱歌”時同學們爆發(fā)出的歡快笑聲,想起將采來的野花送給沒能參加拉練的同學時的那份欣喜,想起一首“中國軍魂”唱響禮堂時的氣勢恢弘。
這時我才明白,20天的生活,它讓我們感知身邊的人,讓我們在磨合中,找到與朋友貼近的最佳溫度;它讓我們在枯燥的訓練中學會忍耐與承受。感謝軍訓,讓我們“心中有北斗,眼里有燈塔,手上有指南”,使我們靜下心,沉住氣,銘記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軍訓讓我們懂得,一個人要成功,不光需要智力,還要有健康的體魄;不光需要深謀遠慮,還要能抓住機遇;不光需要自我奮斗,還要有協作精神;不光需要君子之交,還要有“戰(zhàn)友”之誼;不光需要雄心壯志,還要有自理生活的能力;不光需要目標明確方案正確,還要有良好的投入狀態(tài)。
或許這次軍訓是我們人生當中的最后一次軍訓經歷,或許這是我們一生對綠色軍營的唯一回憶。但我相信這次的經歷和回憶,所帶給我們的收獲,不僅僅會體現在我們大學四年的生活中,更會延至我們人生的角角落落。
感謝軍訓,讓我們曾攜手同行;感謝軍訓,讓我們銘記敬重與認真;感謝軍訓,讓我們體味,那無言的注目,那無限的希望。
感謝軍訓,讓我們聽到了,遠方在召喚,青春鑄軍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