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嘉賓、親愛的朋友:
各位在炎炎夏日、百忙之中來到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為“中國散文研究所”落戶這里給予熱情的鼓勵和鼎力的支持,我謹代表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對各位賓客和朋友的蒞臨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秉承百年名校的厚重,發(fā)揮創(chuàng)新機制的優(yōu)勢,在建校伊始就確立了以人文文化為大學精神底蘊,以積極參與社會發(fā)展為大學使命這一基本興學原則。建校以來,本著這一原則,我院在做好教學等一切日常工作的同時,還內開論壇、外聯(lián)名流,使現(xiàn)代大學與社會思潮的精神互動在我院漸成風氣。正是這一系列代表真正大學品位的文化追求,打動了許多作家名流、專家學者,終使我院在大學文化底蘊的構建中不斷取得進展。去年,我國上世紀的著名詩人吳宓先生的親屬將吳先生的珍貴遺物捐獻給了我院。此后,知名作家高建群先生又將其長篇作品的手稿饋贈給我院。前不久,今天親臨這里揭牌的我們所崇仰的陳忠實先生也開始關注我院的發(fā)展,而知名散文家陳長吟先生則直接提出了在我院創(chuàng)立“中國散文研究所”的具體方案。今天到這里給我們以鼓勵和支持的各位嘉賓都是我們所尊敬的文化文學大家。這樣的互動情景既讓我們深深地感動,又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使我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這就是大學必須首先是一個有文化的場所,大學的文化應當有學者名流的精神支撐,參與構建。大學還應發(fā)揮自己傳承文化、研究學術和孕育思想的特殊功能。這樣,社會與大學才能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大學在這樣的互動中始終保持活力,而社會從與大學的互動中得到文化與精神的潤澤與激發(fā)。
今天,“中國散文研究所”在我院落戶,正是文化大家、學者名流參與大學思想文化建設,大學與社會互動的一項積極成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散文研究所”并不只屬于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而是我們西安、陜西乃至全國文學界、散文界自己的研究機構。我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支持將“中國散文研究所”辦好,使它從誕生之日起就迅速成長,發(fā)育成熟,成為中國散文界、文學界一個好的信息平臺,成為作家、評論家交流的橋梁與紐帶。我們也期盼著得到今天在場的和不在場的各位作家、評論家今后對中國散文研究所的工作給予經(jīng)常性的指導和批評,以為中國散文和文學的進一步繁榮同盡創(chuàng)造之力,共擔歷史使命。
這里,我還想借此機會鄭重地說明,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所建的東方文化研究所、西部開發(fā)研究所、海峽兩岸研究所也正在進入正常運行中,而名流研究紀念館已經(jīng)在全力收集我省乃至全國的文化名流的珍貴贈品,這些贈品將得到非常妥善的保護,成為后世研究前學、紀念前輩的活的實物史料。歡迎各界名流朋友不吝賜贈。
最后,我再一次感謝各位嘉賓的光臨,謝謝各位,謝謝大家!
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