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意志下的國家意志 |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主旋律電影代表國家最基本的價值理念,能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文化精髓。隨著《湄公河行動》、《厲害了,我的國》以及《紅海行動》等宣揚民族榮譽、民族自尊和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出現(xiàn),為中國主旋律電影拉開了序幕。由吳京自導自演的《戰(zhàn)狼II》根據(jù)中國近20年來的海外活動改編,講述了退役軍人冷鋒在退伍后意外卷入非洲國家的一場叛亂,為了軍人的使命,為了營救同胞,為了替愛人復仇,他孤身一人闖進淪陷區(qū)協(xié)助中國的撤僑行動,與紅衣軍展開殊死逃亡。電影里以愛國情懷為主線,愛情為副線,以主線銜接客體的方法引申出其意義和內(nèi)容。反映了當今世界局勢的動蕩不安與現(xiàn)實的黑暗,又向觀眾展示了祖國的強大。影片一經(jīng)上映,引發(fā)觀眾熱議。影片開場將觀眾的視線牢牢抓住,長達六分鐘的水下作戰(zhàn)讓人驚艷,各種激烈的對抗以及各種熱武器的出現(xiàn),讓人感覺到熱血沸騰,直接將觀眾帶入主題。 電影《戰(zhàn)狼II》反映了當今社會弱勢強權的現(xiàn)狀,對人性進行反思和諷刺。運用全景鏡頭將強拆房屋時,祖孫四人目光呆滯的坐在靈堂前的場景呈現(xiàn)出來,將環(huán)境的瘡痍和人的絕望相結合透過銀幕傳達給觀眾。移鏡頭和推鏡頭的運用,將觀眾拉近了烈士家屬,特寫鏡頭伴著凄涼悲傷的音樂,桌上的黑白照片兩者相互呼應,反映了底層人在強權壓迫下的無助與弱小,引起人們對現(xiàn)實社會的反思,為后來的劇情做鋪墊。林志雄在得知冷鋒得拉曼拉之際,為求自保,將冷鋒一行人從工廠攆出。近景和中景的來回切換將眾人的議論紛紛和林志雄的自私與恐懼在鏡頭前一展無遺,彰顯了在生存面前,人性的丑陋。樓梯的腳步聲,每一步都在敲擊著內(nèi)心,叩問著觀眾。人性的矛盾沖突,被尖銳的從影片中表現(xiàn)出來,引人深思。同時為冷鋒的退役作出詮釋,為影片的發(fā)展埋下伏筆。 《戰(zhàn)狼II》既彰顯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實力,又迎合了大眾對于國家崛起的想象,符合我國當今大國崛起的形象。艦長飽含淚水喊出“開火”二字的特寫鏡頭飽含著國家對人民的關懷,將影片與觀眾建立起了聯(lián)系,將“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觀點傳達給觀眾,彰顯了我國的實力強大。讓觀眾為祖國感到自豪,樹立起祖國強大的觀念。當紅色國旗在一片黃土中飄揚,交戰(zhàn)區(qū)雙方紛紛停火為其讓路的俯拍鏡頭,營造了宏偉壯觀的氛圍。配上激昂壯闊的音樂,使觀眾透過熒幕看到祖國的強大,更直觀的向觀眾彰顯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開啟了電影主旋律的視野。同時,《戰(zhàn)狼II》與我國也門撤僑等相關事件相對應,讓觀眾既有電影的虛擬感也有現(xiàn)實的真實感。當冷鋒用手臂作為旗桿,把五星紅旗高高舉起,帶領大家平安帶出交戰(zhàn)區(qū),回到維和部隊安全區(qū)域時,飄揚的五星紅旗是國家強盛的象征,代表著中國的崛起,這一幕點燃了觀眾的民族情懷和愛國之心,彰顯了我國之崛起。影片末,中國護照上的一句話,使觀眾的情感找到一個爆發(fā)點。影片由始至終也在踐行著這一句話,這是一個國家給國民的一份承諾,一份安全感。在影片末的這一個回扣主題,讓人久久難以釋懷。 電影《戰(zhàn)狼II》將小人物的深刻情感訴諸以豐富的視覺表達,最終升華為血性。當英烈的家人受到欺負,軍人的責任克制著他們的憤怒。冷鋒毅然放棄軍人身份,替已逝戰(zhàn)友挺身而出。個人意志與身份的沖突,將冷鋒的形象變得鮮活生動,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電影沖突在調(diào)動觀影氛圍的同時,也為其后面的化解做了鋪墊。在面對個人意志與身份的沖突時,吳京導演選擇將個人意志與國家意志進行和解。退役后的冷鋒,僅僅是身份上的退役,但在他身上依舊帶有軍人責任感。在生死存亡之際,冷鋒將個人意志放在國家層面上,為營救援非的陳博士孤身一人闖進醫(yī)院。通過鏡頭的切換,展現(xiàn)了打斗的空間感加上急促的音樂,渲染了緊張的氛圍,給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視聽盛宴同時,又讓觀眾為他不畏犧牲的愛國情懷所動容。冷鋒在看見子彈時的震驚、憤怒透過特寫鏡頭直達觀眾內(nèi)心。冷鋒的嘶喊以及對老爹的窮追不舍將失去愛人的痛苦形象躍然于銀幕之上,讓觀眾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愛恨情仇,國家情懷兩者的交織,上升了影片的意志,豐富了人物情感。 《戰(zhàn)狼II》擺脫了以往格式化的人物塑造方式,通過情義線和愛情線將主人公變得有血有肉,拉近了影片與現(xiàn)實的距離。該影片將人性的冷暖,社會的現(xiàn)實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引人深思。作為商業(yè)片,《戰(zhàn)狼II》的題材新穎,故事線流暢以及其愛國主題,可謂是大獲全勝。但作為軍事片和主旋律影片,該影片的個人英雄主義過于突出,細節(jié)處理不合理。電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往往會有超越生活常識的設定,過于夸張化的電影語言往往會帶給觀眾一個好的觀影效果。但超脫于受眾思維,往往會帶有反效果。面對槍林彈雨,歷經(jīng)多重攔截,冷鋒多是獨自一人挺過,帶給觀眾一個虛假的觀影效果。同類型的電影,如《湄公河行動》以及《紅海行動》,都是以團隊協(xié)作為主,更加符合中國觀眾的邏輯思維。而《戰(zhàn)狼II》更像是美國影片中的超級英雄。作為高票房影片,其影片的功與過是并存的。 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1705班 王婧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