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鋼的琴》——爸爸雙手創(chuàng)造的一切 |
在國企改革的浪潮中,影響的絕不止是一代人,他們工人本身,他們的孩子、一系列的社會關(guān)系都在這個劇烈的變化中發(fā)生轉(zhuǎn)變,一時間所有的人都要為生存再次打拼,而增大的年齡,缺失的技能和長久體制下僵化的思維都限制了他們的生活。新形勢下不乏有頭腦靈活重新奮斗出價值的下崗工人,但更多的是艱難生存的普通下崗工人。而這些工人的孩子們,這一段艱難的年少時光大概會是他們終生不會忘記的陰影。 我要講述的《鋼的琴》就是一部關(guān)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勵志電影,東北的普通下崗工人為了滿足女兒的音樂夢想,也為了和前妻搶奪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和朋友們用工廠廢料做了一架鋼琴,這架鋼琴不僅是父親給予女兒的禮物,更是一份守護;一份就算是下崗也能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承諾。 一個父親的承諾,朋友間的幫助,都是支撐這個鐵水打造的鋼琴的精神。對于這些已經(jīng)淪為弱勢群體的人來說,下崗再就業(yè)并且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歌詞中“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著實顯得有點刺耳,生活在無盡的困窘中上下起伏,但是《鋼的琴》也并沒有那么絕望,幾個苦哈哈的哥們喝一頓大酒,想一想當年的意氣風發(fā),回家再睡個囫圇覺,第二天再面對糟糕的生活,而為男主的女兒做鋼琴,更像是一種精神,自己的手藝沒有丟掉,在某種意義上自己還活著。 父愛如斯,與我與你都相同。 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 朱偲銘 |